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弘扬伟大建党精神,激励党员勇担时代使命,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于3月11日组织开展“信仰的坚守 责任的担当”主题党课。党支部书记林伟凤以“沂蒙红嫂用身体架桥”和“黄文秀扶贫路上献身”两段跨越时空的红色故事为主线,为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思政课。
党课伊始,支部书记以孟良崮战役中“沂蒙红嫂用身体架桥”的壮举为切入点,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“最后一口粮当军粮、最后一块布做军装、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”的家国情怀。支部书记动情描述道,“这种‘用身体架桥’的奉献,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,而是将个体生命融入集体事业的牺牲精神。她们的选择告诉我们:真正的信仰,是甘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燃烧自我。”
支部书记将历史镜头转向新时代,讲述了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黄文秀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的感人事迹。“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,主动请缨到广西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。她在山洪暴发的危险时刻义无反顾返回村里,用年轻生命践行了‘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’的承诺。”
通过对比沂蒙红嫂与黄文秀的奉献精神,支部书记强调:“从革命年代的‘人桥’到新时代的‘扶贫路’,变的是时代任务,不变的是共产党人‘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’的赤子之心。这种精神超越物质形态,是信仰的坚守,更是责任的传承。”
在互动讨论环节,青年党员林嘉馨表示:“红嫂们用身体架起的不仅是渡河的桥梁,更是连接个人与集体的精神之桥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,在科技创新、乡村振兴等战线勇挑重担。”
支部书记总结道:“当前,我们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。每一名党员都要以红色精神为镜,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、危急关头豁得出去。无论是科研攻关还是基层服务,都要有‘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’的担当。”

